欢迎访问北京蓝枫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官网

注册 登录 联系方式:010-85795246

健康产业持续受宠 医疗健康细分领域投资前景可期



文章来源:中国证券报·中证网

募投数量和规模有所放缓

清科研究中心观点表示,受疫情影响,一季度市场募资开展难度加大,新募集基金数量、金额均同比下降。投资市场也同样受到疫情及市场环境的直接影响,投资机构出手愈发谨慎,整个私募股权市场投资案例数、金额同比均有所下降。

具体看,资金募集方面,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2020年第一季度VC机构共新募集80只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基金,数量同比下降51.2%;新增资本量为267.99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50.9%。分币种看,一季度VC市场的人民币基金新募集数量同比下降48.3%,募集金额同比下降40.8%;外币基金募集数量和募集金额,下降幅度分别为84.6%和72.2%。

同时,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一季度PE机构共新募集335只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基金,数量同比下降22.6%;这些基金共募得资金1776.54亿元,同比下降11.2%,但平均募资规模为5.30亿元,同比上升14.8%。

在投资端,一季度的节奏同样有所放缓。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一季度VC市场共发生投资554起,同比下降39.6%;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459起投资事件,共涉及到251.22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37.8%。其中,单起投资金额超5亿元人民币的案例6起,同比下降45.5%。

PE投资方面,第一季度PE总投资额833.15亿元,同比下降38.7%;投资案例597起,同比下降33.5%。其中,从一季度披露的476起金额案例来看,平均每起投资金额1.75亿元人民币,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.9%。

医疗健康投资规模第一

投资规模虽有下降,但投资结构却不乏亮点。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,生物技术/医疗健康行业成为机构投资热点,无论是投资案例数或投资金额,均位列前茅。

从投资规模来看,在VC领域,排名前四的行业分别为生物技术/医疗健康、IT、互联网、半导体及电子设备。其中,IT行业一季度的投资案例为163起,高于生物技术/医疗健康的112起,但后者的规模达到了6307.10亿元,远超过前者的规模4894.84亿元;退出方面,第一季度VC市场共发生181笔退出,同比下降5.2%。但是,受科创板带动,被投企业IPO退出数量为134笔,同比增长了1.9倍。

PE方面,投资热度靠前的依然是上述四个行业。具体看,一季度PE投资案例最多的是IT领域(159起),其次是生物技术/医疗健康(102起)、互联网(83起)、半导体及电子设备(63起);在投资规模方面,一季度PE投资生物技术/医疗健康的规模为121.99亿元。另外,投资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还有互联网(176.26亿元)和IT(134.20亿元)。

在退出方面,一季度PE市场共发生293笔退出,同比下降3.9%。其中,IPO退出206笔,占比70.3%,同比上升57.3%,其中有105笔IPO退出事件涉及的企业在科创板挂牌。

“医疗健康行业长期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。疫情之下,相关行业的创新和国产化进程会加快,传统医疗企业的转型和落后企业的淘汰也会加快。”歌斐资产私募股权部高级投资董事林佳指出,从产业驱动力来说,健康医疗行业的长足发展,主要来自于需求增长、技术演进、政策变革三方面。

关注四大细分领域

展望未来,林佳认为,医疗健康的四大板块(生物制药、器械诊断、医疗消费和服务、医疗科技和信息化)可成为投资布局所关注的细分领域。

例如,在生物制药领域,林佳认为关注的重点在于技术创新,以及产业和专业的合作与连接。“过去,这一领域投入较多是在抗肿瘤药,而在抗病毒药领域投入不足。本次疫情后,相信抗病毒类药物以及创新疫苗的研究投入将会加大,在未来应对突发的疾病中能有更多先发的优势。尤其是对于病毒普适化的药物研发,包括免疫激活方向药物,或者速组细胞方向进行组合疗法,未来通过此类多种方式抑制病毒的复制。”

而在医疗器械领域,清科研究中心在近期发布的《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融资分析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中指出,医疗器械领域政策主要集中在鼓励医疗器械创新、进一步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、医疗器械标准体系的建设、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推行、分级诊疗政策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扩容、“医改”的纵深发展等。《报告》指出,2014年-2018年,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556亿元持续增长至5304亿元,五年间市场规模扩大了一倍,年均增长率约20%。若按照这一同比增长率估算,预计202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7700亿元。

而在医疗科技和信息化领域,林佳指出,可关注IT数据/AI人工智能对传统医疗诊疗模式的技术迭代。“医疗数据具有分散、非结构化的特征,人工智能(自然语义处理、卷积神经技术、机器学习等)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为如影像类的非结构化数据应用提供了可能性。疫情后,远程医疗,基层医疗的信息化和互联网化将会加速发展;人工智能,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需求进一步清晰。”

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文章观点不代表蓝枫资本观点。